回望來時路,看清腳下路,堅定前行路。
當時間的卷軸徐徐展開,2024年工業工程公司的前進征程更像是一幅以“真抓實干”為筆,以“攻堅克難”為墨繪就的奮斗群像。
過去一年,在中國十九冶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工業工程公司上下一心,深耕冶金及大工業領域市場,錨定全年目標任務,狠抓工作落實,各項工作難中有為、穩中推進,用行動詮釋“冶金建設國家隊”的使命擔當,在實現再轉型再升級的高質量發展征程中踏響鏗鏘足音。
破局與開拓:在挑戰中搶抓市場機遇
過去一年,冶金建設行業步入“深度調整期”,市場整體規模收縮與競爭格局重構態勢愈發顯著。對于中國十九冶而言,冶金作為傳統市場,市場需求放緩的態勢一定程度上致使發展掣肘。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為聚焦主責主業,擴大核心競爭優勢,這一年,工業建設公司與冶金建設公司實現整合,工業工程公司應運而生。與此同時,無數目光匯聚在這家承載著打造中國十九冶“冶金高爐尖端品牌”希望的新生企業,工業工程公司選擇承壓奮進。一方面,堅定定力與信心,迅速厘清歷史遺留問題,緊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做到生產經營與整合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另一方面,找準發展方向,錨定“6339”目標,以“回歸主業、做精專業”為戰略導向,強化“1+M+N”區域化經營情況,持續推進冶金主業市場全面回歸。
行業的激烈競爭下,工業工程公司的市場攻堅體系也在同步迭代升級。領導班子掛帥出征,以市場營銷“三大能力”建設為抓手,構建大客戶分級矩陣管理體系,以“雙循環”戰略為舵,堅持“兩條腿”走路,統籌增量市場突破與存量客戶深耕。市場團隊主動出擊捕捉信息,完成客戶拜訪177次,跟蹤備案項目223項,實現冶金項目合同額三年內穩步提升,于逆勢中劈波斬浪。
國內市場,“干一個項目、樹一座豐碑、拓一方市場”的理念在實踐中熠熠生輝。面對部分區域階段性收縮的挑戰,工業工程公司迅速調整市場戰略重心,深耕既有陣地,通過在手項目的完美履約制造“口碑裂變”效應。梧州永達熱軋項目、梧州鑫峰宿舍樓項目憑借高效履約和精益管理,贏得業主高度贊譽,為后續承接鑫源再生鋁項目奠定基礎;吉林建龍電磁新材料常化酸洗項目的優質履約,推動公司與中冶南方再度攜手,成功簽約安鋼常化酸洗項目。
當市場角逐“僧多粥少”,“響應更快、成本更低、質量更優、服務更好”將成為市場核心需求。面對行業低價競爭、利潤空間壓縮等挑戰,工業工程公司以技術先行破解低價競爭困局。在山東泰鋼1820熱軋項目投標中,市場團隊通過多輪商務談判與施工組織設計優化,以合理低價突出重圍,彰顯“技術+商務”深度融合的競爭力。針對川渝核心市場,工業工程公司把握新一輪產業升級契機,與二重裝備達成項目合作,簽約國機重裝大型高端鑄鍛件煉鋼升級項目。
海外市場,工業工程公司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面對國際競爭新變局,公司堅持“借船出海”策略,與中國恩菲、中冶南方等設計院緊密協同,在復雜國際環境中把握市場機遇。全年新簽海外合同9份,成功落地越南和發高爐項目、印尼德信項目等,做大海外市場增量,在海外擦亮企業品牌。
匠心與品質:以精耕塑造行業標桿
2024年6月5日,一組數據刷新世界紀錄:榆鋼高爐帶基礎整體推移距離54米、推移重量5500噸、爐體頂高38.020米……數字背后,凝結了榆鋼項目團隊嘔心瀝血的努力,也折射出工業工程公司以項目為基、以科技為翼,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的發展軌跡。
2024年,工業工程公司管理項目66個,其中在建項目26個,合同金額35.55億元,在建冶金類項目數量及合同額雙雙創歷史新高。依托中國中冶標準化管理體系,工業工程公司以打造優質工程、力抓科技創新為主線,嚴控項目關鍵點,在履約版圖上點亮"加速度"坐標。
4月29日,攀華1號高爐封頂。
5月22日,河北美富淦1號熱鍍鋅作業線正式投產。
8月15日,印尼德信4號連鑄機項目正式投產。
8月31日,河北美富淦2號熱鍍鋅作業線正式投產。
9月2日,重鋼一系列一次除塵項目3號新建濕電除塵器投產。
10月11日,云南德勝項目20萬立方米高爐煤氣柜順利投產。
11月25日,防城港鋼鐵基地3號高爐項目投產。
12月2日,達鋼搬遷升級改造項目1號高爐順利烘爐。
12月25日,越南和發工程1號高爐投產。
從“規劃圖”到“施工圖”再到“實景圖”,工業工程公司以精耕細作創效和優質服務履約為工作主線,以勞動競賽為契機,保指標、樹形象、促發展,助力各項目跑出建設“加速度”,干出工程“好口碑”。越南和發項目、防城港鋼鐵基地3號高爐項目獲2024年度項目部“保營收”競賽二等獎,日鋼高爐項目獲2024年度項目部“保營收”競賽三等獎。
品質履約的背后,是業主與社會各方的由衷認可。云南美科48吉瓦單晶拉棒項目榮獲云南省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示范項目、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越南和發二期工程項目榮獲總包單位“2024年安全文明之星”稱號。河源德潤鋼鐵項目、云南德勝項目收到感謝信。梅鋼檢修項目部得到梅鋼公司煉鋼廠通報表揚,同年,在梅鋼公司高效工裝、工匠之星暨信得過班組評選中獲多個獎項。
跨步逐高、技術先行。這一年,工業工程公司以“匠心”為尺,以“創新”為刃,持續強化“大履約”體系,在履約攻堅中拓展技術優勢。通過大力構建技術交流的新舞臺,圍繞“四新技術”(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降本增效的核心議題,科質團隊共話經驗,積極實踐,營造技術驅動質量、技術守護安全的濃厚氛圍,推進公司科技及質量技術管理工作提升。全年,獲全國冶金行業優秀工程質量成果2項,中國安裝協會2024年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冶金建設行業(BIM)大賽一等獎1項,技術硬實力成為公司亮眼的名片。
優化與賦能:以精細管理培育發展動能
工業工程公司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十九冶機械設備安裝分公司,后整合工業爐窯分公司、煤氣柜工程分公司、電氣設備安裝分公司、冶金建設分公司,逐步發展為中國十九冶旗下人數最多、歷史包袱最重的二級單位。
對于這樣一個擁有五十余載發展歷史的“老”單位,員工年齡偏大、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機關定編與項目人才斷層等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成為制約發展的“攔路虎”。通過聚焦人效提升,靶向發力,工業工程公司著力在人才“選、用、育、留”上下功夫、出實招,唱響瘦身健體“三步曲”。
第一步:騰籠換鳥激活力。通過協商解除合同、辦理退休的“減法”與人才招聘的“加法”并舉,激發隊伍新活力,員工總量由年初890人降至808人。通過搭建人才梯隊,梳理業務線條人才缺口,以干部提拔、輪崗交流等方式抓好關鍵崗位人才配備,全年提拔干部10人,90后項目班子占比由前期3%提高至目前15%。
第二步:以培促干提能力。從人才培養體系持續發力,通過系統性培訓與實戰化練兵,開展各類業務培訓3100余人次,實現各層級、各業務系統培訓全覆蓋。全年,新增一級建造師4人,增項6人,新增注冊造價師1人,新增注冊安全工程師1人,增項1人。核心執業資格證書持有者增至97人,23名技術骨干晉升中高級職稱,核心資質儲備持續夯實。一人獲評“四川省企業突出貢獻基層管理者”,兩人獲2024年度中國中冶表彰。鮮鑫鉗工班組榮獲2023-2024年中國五礦“百強班組”稱號,人才標桿效應凸顯。
第三步:體系賦能強管理。“如何進一步為企業發展蓄勢賦能?”工業工程公司以精益管理強化發展支撐,深入實施基礎管理提升三年行動,向著“標準化”“精細化”管理賦能邁出堅實步伐。圍繞合同為主線,形成市場、費控、材機、法約、資金、工管等多部門深度協同的工作機制;健全“大商務”體系,持續貫徹落實“四大合同”管理理念,提升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控能力,以問題為導向,2024年完成分包結算208份,結算金額10.36億元,妥善、有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引領與聚力:以紅色引擎點燃攻堅動能
黨旗所指,鐵軍所向。2024年,工業工程公司黨委以“紅色引擎”驅動改革攻堅,以“黨建+”融合助力項目履約,以群團聯動凝聚奮斗合力,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淬煉初心使命,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政治引領,筑牢企業發展根基。2024年,工業工程公司黨委深入貫徹“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黨建總要求,將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公司黨委進一步完善黨委會議事制度,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機制,全年研究決定重大事項122項,前置把關研究事項40項,大力推進市場營銷體系、項目履約體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經營結算體系建設,有效規避經營風險,筑牢發展“防火墻”。
雙融雙促,黨建賦能生產一線。公司黨委深化“黨旗飄揚、黨徽閃光”行動,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同頻共振。一方面以“四個一批”為抓手,融入生產經營解決難題100余項。在唐山東華、河源德潤等項目中,黨員突擊隊攻克技術瓶頸,黨員責任區嚴守質量關卡,助力項目完美履約,獲業主方高度贊譽。另一方面,拓展黨建“朋友圈”,與屬地社區、高校、業主單位開展聯建活動。通過資源共享與協同攻關,為公司市場開拓、人才儲備搭建橋梁,形成“黨建搭臺、業務唱戲”的良性互動。
群團聚力,共繪發展同心圓。在黨建引領的紅色紐帶下,工業工程公司黨委將群團工作納入戰略棋盤,通過黨建考核指揮棒實現組織共建、陣地共享、活動共融,讓工會、團委與黨組織同頻共振。工會深入開展維權關愛活動和送清涼活動,慰問一線作業人員1000余人次,以組織溫暖凝聚職工干勁。團委結合實際,在德陽二重、廣西智慧鑫源項目開展青年安全監督檢查、青年任務突擊活動,用青春智慧守護項目生命線。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如今,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啟航的交匯點,工業工程公司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實現再轉型再升級的征程中勇立潮頭,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